原標題:中國將成全球金融中心?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將毗鄰美國華盛頓、英國倫敦
優財網1月14日報,英國達利歐表示,對于中國金融市場而言,2020年是“決定性的一年”。疫情危機過后,中國經濟表現出色,1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流入隨之而來。在達利歐眼中,盡管中國金融體系尚不如西方發達,但中國成為美國華爾街、英國倫敦金融城這兩大霸主的競爭對手,只是時間問題。
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,它最終將能夠爭奪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。縱觀歷史,最大貿易國都演變成了擁有全球金融中心和全球儲備貨幣的國家。在去年12月舉行的“三亞·財經國際論壇——后疫情時代的應對與抉擇”上,達利歐也曾有過相關發言。當時其表示,縱觀16世紀以來的變化,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中國的崛起,但中國還有兩點相對落后于現有大國,即金融中心地位、儲備貨幣地位。
2020年9月25日,英國智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再升一位,僅次于紐約和倫敦,首次躋身全球前三。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:紐約、倫敦、上海、東京、香港、新加坡、北京、舊金山、深圳、蘇黎世。這是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,同時也實現了年內排名的“二連升”。在金融科技環節,上海也表現突出,連續4期排名前三。
此外,目前這個階段,世界對中國的投資還是相當不足的,世界的資金過分投資在美國,而中國等很多市場是有同樣吸引力的,“所以我相信人們正處于一個轉折點,2020年在歷史上將會被銘記為一個轉變之年”。
在過去的一年里,當海外各國持續籠罩在疫情陰云之下、經濟遭受重大打擊時,中國經濟已從危機中復蘇,其股債市場也已納入了幾個重要的金融指數,吸引了數百億美元的外資入場。到了現在,一切的疑慮都已消去,他繼續看好中國,并稱中國市場將在橋水的業務中占據“非常有意義”的一部分。
由于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利益,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歷來有之。歷史上倫敦和紐約為了競爭主導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曾有“凱恩斯計劃”和“懷特計劃”之爭,最后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是“懷特計劃”最終勝出,美元成為戰后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貨幣,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頭羊。
當然國際金融中心之間并不完全表現為競爭關系,共同的利益導向也會誘發相互合作的需要。由于各個金融中心的稟賦能力有限,在業務內容上可能各有側重,輻射區域也有所差別,基于業務分工和區域分工的優勢互補能夠產生外部經濟性,在合作過程中提高各自的競爭力。
例如在歐洲內部,盡管歐盟內部各個金融中心的競爭日趨激烈,但是各國并未就此忽視合作的重要性,而是通過協調金融稅收制度、組建泛歐金融市場、開展金融業務交流等途徑,加強相互間多層次的緊密合作,在各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互有分工、相互合作和有序競爭的基本格局。
優財金融網(UCAI123.COM)為您延伸閱讀:
國際金融中心(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)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和相關服務產業,全面集中地開展國際資本借貸、債券發行、外匯交易、保險等金融服務業的城市或地區。其能夠提供最便捷的國際融資服務、最有效的國際支付清算系統、最活躍的國際金融交易場所的城市。金融市場齊全、服務業高度密集、對周邊地區甚至全球具有輻射影響力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。
原標題:中國將成全球金融中心?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將毗鄰美國華盛頓、英國倫敦
感謝您對 優財網 的支持
聲明:優財網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!若有疑議請發送郵件到lnddygya3@tom.com,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內審核處理。